2023年12月1日 星期五

祂是……王!?

 祂是……王!?   蔡秉錡

(參pixabay網站非商用分享圖)





東方有幾個博士來到希律王面前,要找那位新生王。他們天真的以為,王就應該誕生在皇宮,所以他們問希律:「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在哪裡?我們在東方看見他的星,特來拜他。」(2:2)老謀深算的希律沒有正面的回答這個問題,他虛情假意的接待這些博士,假作虔誠而真摯的說:「你們去仔細尋訪那小孩子,尋到了就來報信,我也好去拜他。」(2:8)然而事實上,希律早就動了殺機,所以當他發現博士沒有依照自己的如意算盤,來回報他耶穌的下落,就決定斬草除根,將伯利恆所有兩歲以內的小孩全部都殺光,以絕後患。 

「寧可當希律家的豬也不要當他的兒子」,這是當時流傳在民間的一句話,為了鞏固王位,老希律連妻兒都殺,可見他有多麼的兇殘陰狠。然而事實上,恐怕不能太快就決定「diss希律」,因為如果換成是你我,當聽見「耶穌是王」時,我們是否立刻認知到,那代表「我不是自己的王」、那代表「我的言行舉止、行事為人,都得要受到耶穌的規範,都得要依照祂的教導來過生活」?我們能接受自己不再是自己的王嗎?我們願意讓一個「第三者」干涉你生命中的所有決定嗎?突然之間,我們發現希律所做的殘忍行為,其實還蠻合理的,他清楚知道,他想當王,沒人配跟他搶王位。在生活中,我們或許同樣不願意,讓主耶穌當我們的王。自己做決定多痛快,想說甚麼就說甚麼、想不做甚麼就不用做甚麼。「我們的心裡有一個小希律」,不管承不承認,事實就是如此。 

邪惡」隱藏在每個人的心中,有一位編輯請柴斯特頓(Gilbert Keith Chesterton1874-1936),對社會的紛亂與動盪的局勢發表看法:「到底問題在哪裡?」柴斯特頓簡單的說:「編輯先生,問題在我。」身為王的耶穌向我們索取「無條件的效忠」,我們則用「各樣的抗拒」來回應祂。保羅在羅馬書8:7說:體貼肉體的,就是與神為仇;因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人的自然狀態是憎恨神的,因為神要的是我們不想給出去的東西。因此,所有對神的抗拒,都是在抵擋神,也都是對神的「敵意」 

但就在這樣的悖逆當中,聖誕節的信息翩然而至:耶穌明明是王,耶穌明明有權柄,但祂卻用祂的權柄,降生在骯髒汙臭的馬槽、然後在窮鄉僻壤的拿撒勒長大。祂遠離權力圈、終生只收12個不濟事的門徒、跟社會底層的人同在。更稀奇的是,祂用「王的權柄」,卻取了「軟弱者」的姿態,一生抵擋邪惡、私慾、功成名就的迷思。祂沒有「高高在上」的來,卻是以祂的「接納之愛」,解決了罪與死的權勢。真正的王在哪裡?祂真在你的生命中掌權嗎?祂是王!代表你要否定自己,天天揹起自己的十字架,然後來跟從主耶穌(9:23)

註:本文受《被隱藏的聖誕節》一書所啟發


2023年11月27日 星期一

黑暗之光

 黑暗之光   蔡秉錡

(參pixabay網站非商用分享圖)

聖誕節被訂於每年的12月25日,這個日子大概不是主耶穌誕生的日子,但在基督教起源地的歐洲地中海一帶,這卻是每年黑夜最長的一日的隔天,換句話說,從聖誕節開始,每天白天的時段將逐漸拉長,黑夜則逐漸縮短。我們常常用「光」來象徵耶穌基督的誕生,但首先要知道,既然說基督的降臨是光,那就代表這個世界充滿黑暗。因此,如果要真正確實的明白「光」的象徵意義,我們就必須了解我們身處於甚麼樣的黑暗當中。

首先,所謂的黑暗不只是道德敗壞,基督來並非做我們的道德楷模、並非做我們的倫理學老師。當然世界總是處於道德敗壞中,我們總是發現自己的心中深深充滿罪性,但這卻只是黑暗的其中一個層面。如果只專注在品格跟修為,我們其實只是處理了冰山水平面之上的問題;接下來,黑暗不只是拜偶像的態度,人心就像是一座偶像工廠,我們知道自己的有限,因此在我們能力範圍之外,我們喜歡塑造偶像來滿足自己對安全感的需求。許多的宗教信仰都許我們一個美好的未來,我們因此受到迷惑而身陷其中,就算不膜拜所謂的偶像,也有可能膜拜金錢、名望、健康、科學、或是自己。我們想要做自己生命的主人,想要以一種交換利益的關係,與各式各樣的「偶像」發展「銀貨兩訖」的關係。所以我們拜我們手所造的,期待得到他們的幫助與保護;我們努力追求某種「幸福」,認定這些東西一旦到手,生命就圓滿無憾了,誰知道,這一切都是虛空、都是捕風,是極大的黑暗。因為這些偶像根本沒有能力履行他們所承諾的事情,一切都是我們的一廂情願罷了。

因此事實上,黑暗的根源,其實在於那顆我們想要「靠自己」,想要「在這個地上建立烏托邦」的「自我中心」。只要我們誤以為:「我自己也能發光,不用全然倚靠神透過主耶穌帶來的真光」,我們就仍在黑暗裡行走。這聽起來很「霸道」、很「排他」,但這就跟醫生跟你說:「你的病只有這顆藥有效」一樣,你不會因此說醫生太武斷了。基督信仰想要告訴眾人的是:「只有基督是唯一的真光。」所以相信的人要放下驕傲、放下自我中心,放下自以為是的態度,這個過程就如同割自己的肉一樣,因為要「承認」自己的黑暗,實在是萬分不舒服,但這卻是得醫治的必經之路。

聖誕節的好消息是:「神把真光當作禮物送給了我們」,因此上帝並不是霸道的說:「解藥只有我有」,祂不需向我們證明祂是對的。祂慈愛的把真相與解答都同時給了我們,要我們不要繼續昏昧無知。上帝不以粉碎我們的自尊心為樂,祂乃是要告訴我們,主耶穌是真光、是祂在黑暗中為我們預備的禮物。當你真正的發現自己身陷在無法自救的黑暗深處,「光」所帶來的引導與平安,將使我們萬分敬畏與安慰。

註:本文受《被隱藏的聖誕節》一書所啟發

2023年11月20日 星期一

屬靈操練#20:神難以測度的榮耀


 屬靈操練#20:神難以測度的榮耀 
 蔡秉錡


(參pixabay網站非商用分享圖)


屬靈操練的部分進入到第20講,也是本系列的最後一講,我們要以「神的榮耀」作結。要知道,當進行各項的屬靈操練時,我們就是在發掘神難以測度的榮耀。很多基督徒都對屬靈操練感到著迷,但我們必須要知道,屬靈操練並不是在操練甚麼樣的「神通」,好像我們經過一連串的操練之後,我們就可以成為比其他基督徒更「高一等」的屬靈人,可以跟神之間有更VIP式的關係。有時信徒會錯誤的熱衷於操練各種「超自然的恩賜」,但那些恩賜是聖靈隨己意分給眾人的,不是我們能夠隨己意操控的,屬靈操練並非是為了得到甚麼「特異功能」,而是為了更加的成熟長進。因此不能只想要聖靈的恩賜,卻不結出聖靈的果子。任何脫離了「敬畏上帝」的操練,就浮現出人的自私與驕傲,因為那些操練不過是在高抬自己。因此,屬靈操練的同義詞,其實就是「成聖」。所有的屬靈操練,都是在幫助我們「更聖潔」、呼召我們「更像基督」、引導我們「更榮耀神」。

所以各位弟兄姊妹,不要看錯了,屬靈操練不是「選配」,而是每個基督徒必然走上的一條路。當受洗歸主之後,接下來要走上一輩子的「成聖之路」,來顯明我們已經被稱義的證據。透過前面所介紹的各種屬靈操練,基督徒逐漸認識神的榮耀實在是大得難以想像。而各式的靈命操練方法,提供了各種不同的途徑,讓我們從中挖掘神的智慧、神的愛、神的能力、神的美善……,這些我們無法言喻、美不勝收的瑰寶,總結來說就是「神的榮耀」,這就好比太陽光照在月球上!原本月球是不放光的,因為月球上只是岩石與砂礫,但卻因著有了這個「不屬於自身的光」,月球開始可以照亮地球。黯淡的月球就好比是我們的光景,而光就好比是上帝的榮耀。因著反射「不屬於我們、而屬於上帝」的榮耀之光,使我們得以有一個原不配有的豐盛生命。各種屬靈操練,就是要讓我們這顆不發亮的小小衛星,得以因著神的恩典,而反射上帝的榮耀。透過操練,我們更像耶穌、更加聖潔、也更能夠完整的使上帝的榮耀之光反射到我們的周遭。

「屬靈操練」就等於「成聖」,兩者皆是從上頭來的呼召,這呼召帶領我們去就近光,去親近上帝的榮耀,好好的分別自己為聖,不再把自己放在髒臭不堪的世界、不再跟隨那些汙濁的偶像、不再順從自己內心的軟弱與敗壞的本性。小要理問答認定,人生的目標是:「榮耀神、以神為樂,直到永遠。」而「榮耀神」,就是把神諸般豐盛的恩典,「反射」到我們的周遭,讓我們的鄰舍、我們的家人、我們的教會、我們所在的城市、當然還有我們自己,都經歷到上帝那難以測度的榮耀。


註:本文受《從上頭來的呼召:靈命塑造與聖潔生活》一書所啟發

2023年11月12日 星期日

屬靈操練#19:受召服事

 屬靈操練#19:受召服事   蔡秉錡

(參pixabay網站非商用分享圖)

上帝給我們恩賜的目的,就是為了可以傳遞神的恩典,讓恩典透過我們散佈給周遭的人。上帝願意用像我們這樣軟弱、有限、三心二意的罪人,實在是出於祂的深不可測的愛與智慧。每個人都被賦予上帝的恩賜,以至於能夠在生命當中的某個時刻、或是某個位份上,成為給出恩典的人。因此具體而言,認識自己的恩賜、找到自己事奉的崗位,可以說是我們的一生當中必須要面對職責。

或許因此我們會問:「甚麼是神的呼召?」、「我該如何明白神在我身上的旨意?」信徒很期待因著找到神對我們生命中的計畫,而與神同工,並因著走在祂的心意,而得著滿足與喜樂。然而我們恐怕問錯了問題,在關乎「明白神旨意」的問題之前,要先問的應該是「神是怎樣的神?」我們是否堅信,這位神是恩典、慈愛、大能與智慧的神,願意祝福每一個祂的受造物?基要真理常強調「因信稱義」,但因信稱義有一個更完全的說法:「因恩典、藉信心、得被稱為義」。得救的前提是神的恩典,神的應許是:祂願意施恩,讓人藉著信心而被祂稱義。如果我們相信這個「出於恩典的應許」,這個「信」就讓我們「靠恩典站立」,因此帶來拯救,而我們回應神恩典的方式,就是「讓世界充滿神榮耀的恩典」,這是信徒操練恩賜的基礎。屬靈操練的目的,因此必然包括:透過事奉來顯出神的恩典。

因此我們蒙召在家庭中,透過服事我們的家人來傳遞神的恩典。家庭當中的服事不只是進行各樣的「家事」,也包括「給人解釋誤會的機會」、「在犯錯的時候給出寬容」、「體諒而不只是容忍彼此的不同」、「鼓勵人成為上帝要我們成為的樣子」、「給出時間相處陪伴」、「給出真實的愛」。我們格外必須知道,家人是上帝給我們的禮物,而不是可以任意支配的棋子,透過服事家人,我們操練愛。

我們也蒙召在教會中,透過服事弟兄姊妹來傳遞神的恩典。同樣的,我們不只是在某個職任上與人同工,我們乃是承擔了「成為聖潔」的呼召,每個人都需參與在屬神的事奉上,讓基督成為元首,教會的建造是「集神量給各人恩賜」而得的,而不是少數人的責任。傳道人甚至要讓路,讓弟兄姊妹可以「向上」走向上帝、走向世界,往成聖之路上移動。

我們更蒙召在世界中,成為見證,讓人認識神的恩典。透過生命見證福音之外,我們也用慈惠的行動,見證神的恩典;更以公義的行動,見證是人不該淪陷於錯誤的價值觀與粗暴的人際關係當中。透過屬靈操練,我們成為神的器皿,讓人認識恩典的神。

註:本文受《從上頭來的呼召:靈命塑造與聖潔生活》一書所啟發

2023年11月4日 星期六

屬靈操練#18:以愛流露神的恩典

 屬靈操練#18:以愛流露神的恩典  蔡秉錡

(參pixabay網站非商用分享圖)



事奉的人是降伏於主的人,事奉的人也是心中有「他者」的人。華理克曾經說過一句話:「我在尋找第二次宗教改革。五百年前教會第一次改革是關於信仰。這一次將是關於行為,不是改革教會該信甚麼,而是改革教會該做甚麼。」基督徒常給人的感覺是很會批判其他人的道德與迷信,但實際的愛心行動卻跟不上所信的。當然我們知道這並不是事實,但我們的確可以自問:「我愛鄰舍嗎?」、「我愛仇敵嗎?」、「我們打算怎麼活出這樣的愛呢?」服事之所以是相當關鍵的屬靈操練,就是因為它牽涉到的「捨己」,絕對不只是「捨己歸主」、還包含了「捨己愛人」。

人的愛是自私的,這並不是在貶低人、而是天性使然。人的確會出於天性,自然的就愛特定的、親近的人,但人不會自動的去愛每一個具有神形象樣式的人,因此服事提供了一個「加深愛」的機會,讓我們透過服事,被神調整我們的心懷意念,去愛每一個我們所事奉的人。當我們發現自己的愛逐漸的被上帝「加溫」,逐漸的「在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後,便可以開始默想:「為了親愛的他(她),我可以擺上甚麼?」

首先,可以禱告求上帝給我們「基督的眼」,讓我們在人群中更敏銳的看見需要,耶穌注意到社會當中最低階的人,祂會花時間找到他們,他注意到撒該、他注意到哭著用頭髮為主擦腳的婦人、祂注意到一個寒微的婦女在聖殿投下兩個小錢,求神給我們這樣的眼,把周圍「看得更清楚」,以至於可以服事他們;接下來,禱告求上帝給我們「基督的耳」,以至於安靜的傾聽需要者的聲音。耶穌傾聽馬大與馬利亞失去弟弟的痛苦、耶穌傾聽血漏婦人細數多年病不得醫治的絕望、耶穌甚至願意聽少年官的吹噓,然後以純愛的心對他說:「變賣所有的來跟從我。」,讓我們以傾聽表達對他者的包容;然後,我們禱告求上帝給我們「基督的心」,讓我們感受他者的痛苦,耶穌為耶路撒冷哀哭,祂感同身受於孩子的父親悲痛的喊著:「我信不足,求主扶助。」基督的心當然也責備我們,不要用一時的奉獻,來安撫良心的控訴,要與他者的痛連結,我們為罪心碎,但我們也擁抱罪人。

因此,我們要行動,禱告求上帝給我們「基督的手」,祂的手帶來能力、帶來醫治、帶來神蹟,我們喜歡這些勝利感,但我們更求手的撫觸帶來溫暖,這種「由接觸帶來的恩典」,可以讓他者內心的缺乏空洞被填滿、被安慰;被支持;我們也要禱告求上帝給我們「基督的口」,沒有人像祂這樣說話的,可以刺透人的靈魂深處、也可以驅散人內心最隱密處的黑暗,我們用口為所信的做見證、也用口安慰那需要的人,「生死在舌頭的權下」,我們定意用口舌帶來生命。       

 註:本文受《從上頭來的呼召:靈命塑造與聖潔生活》一書所啟發

2023年10月28日 星期六

屬靈操練#17:降伏於主的服事

 屬靈操練#17:降伏於主的服事    蔡秉錡

 

(參pixabay網站非商用分享圖)

在屬靈操練的旅程中,我們走到如今進入了一個新的主題:服事。在之前我們釐清了屬靈操練的概念;並且,學習透過傳統的靈修工具進行屬靈操練;接著我們討論屬靈同伴對於靈性的幫助;從本周開始我們則是要探討以事奉作為屬靈操練的方式。

首先我們必須要知道,事奉原本就是成聖旅途的必經之路。屬主的事奉,是把自我釘十字架的過程,為的是要使上帝在我們身上的計畫得以成就。因著事奉,我們學習把自己分別為聖,交出主權,完全的為主所用。換句話說,服事不是考慮「我想要做甚麼」,更該預備自己的心,等候隨時迎向上帝所安排的事奉,單單成為神的器皿。如同基督在十字架上,祂面對眾人要他下十字架的試探,祂卻仍是不為所動,因為那是天父上帝給祂的使命。事奉不只是「把自己釘十字架」,也是「持續的掛在上面」。

如果我們總是把我們想做的事當作對上帝的服事,我們極有可能阻礙了上帝工作的推動。因此站在屬靈操練的角度,「事奉」操練的是全然的捨己歸主。我們驕傲的心因此被對付,因為不能一方面協助建造神的國,另一方面卻暗自推動著自己的計劃;此外,我們容易恐懼、只求安逸的心也同樣在事奉中被對付,因著把自己的主權交出,每個順服上帝的選擇變成了「冒險」,然而這樣的「未知」,同時也是學習信靠與交託的一步;此外,事奉也在對付我們不切實際的完美主義,我們容易在服事當中覺得自己或他人表現得不夠好,誤把服事的重點放在自己身上,但上帝不是這樣看的,祂可以使用我們表面上的失敗,來成就他的心意;而事奉也在對抗我們自憐的心,我們很不喜歡面對苦難、面對挫折、面對不被理解、面對負面的情緒,然而,如果我們的事奉是出於上帝的計畫,那事奉的過程乃至於果效,自有上帝的心意,是我們無法「掌控」的;最後,事奉對抗我們缺乏彈性的心,我們不喜歡被干擾,我們不喜歡不斷的修改計畫。但相信我,所有在執行計畫的過程當中所遭遇的打擾,常是上帝安排的,為要讓我們更多的經歷到祂的智慧。

因此,我們發現事奉其實是「參與在」上帝的行動、上帝的心意當中。我們執行上帝所委託的、意願上帝所願意的,在服事當中,上帝是我們的引導、帶來合適的機會、給我們夠用的力量、並讓我們經歷到一顆喜樂的心。「引導」、「機會」、「能力」、「喜樂」,這一切的一切,都由於我們捨己放下自己、專注的執行上帝的託付而來。換句話說,若我們是把自己的議程放在事奉當中,我們將無法領受這些屬天的喜樂滿足,即便我們的事工很成功,那也不見得是神的心意。

註:本文受《從上頭來的呼召:靈命塑造與聖潔生活》一書所啟發

2023年10月21日 星期六

屬靈操練#16:家庭中的屬靈撫育

屬靈操練#16:家庭中的屬靈撫育    蔡秉錡

(參pixabay網站非商用分享圖)

我們都知道兒主老師、學青輔導對孩子們的重要性,在成長的過程中,若是有屬靈的前輩或是榜樣,常常可以幫助孩子在年輕時就很具體的經驗到基督的愛與信仰的美好。然而,小組團契、主日學畢竟不是人們主要的生活場域,要更具體的經歷信仰的真實,用更「高濃度」的方式將信仰與日常生活整合,就必須要考慮家庭對於每一個成員的信仰塑造力量。 

 針對這一點,在傳統中有兩條路徑對於家庭的靈性撫育做出貢獻,第一是同工們安排的家庭探訪;第二是家長安排的家庭祭壇。挨家探訪要成為家庭靈性教育的一環,基本上是把探訪工作與敬拜上帝做整合,透過詩歌禱告及簡短的信息分享,由同工來帶領,幫助受訪家庭有段敬拜神的時刻;而家庭祭壇,則是由家長們來安排,以「每日」或「每周」為單位,帶領孩子敬拜神。這兩種方式雖然我們相當熟悉,但仍是至關重要的。「家庭」是靈命建造相當重要的場所,我們的孩子需要知道大人們對信仰的態度是「玩真的」,若他們察覺家長只是「教會裡的基督徒」、「人前的基督徒」,他們會因而學習到這樣的信仰態度:基督徒只要在教會中表現得像是基督徒就好了。「基督是我家之主」這句口號,並不是拿來當成為基督教家庭「加分」的匾額,而應該是家庭每一個成員實際的信仰體會。比起一些公開場合,家庭才是真正基督徒「露出馬腳」的地方。

 通常在家庭裡的敬拜沒有辦法在家中落實的原因,是因為在操作上「太刻意了」,讓成員在其中,反而把教會當中的面具帶回家裡戴,行禮如儀的走完所有的流程,使得敬拜顯得沒有生命力。因此在運作家庭禮拜這件事情上,要在「日常生活」與「儀式」下點功夫。年紀小的孩子詩歌可以讓他們選擇,增進參與感,經文分享可以選擇日常生活實際的問題,引導他們以經文所說的價值觀來思考,鼓勵他們為自己的心願向上帝祈求,在結束的時候家長奉主的名祝福孩子。而在時長的控制上,家庭內的敬拜不宜過長,或許在孩子小的時候,10-15分鐘已經相當有挑戰性了,而在孩子夠大以後,也不適合讓整體時間超過30分鐘,使崇拜不至於成為太大的負擔。因此流程上可以精簡,「詩歌」、「禱告」、「經文分享」、「彼此祝福」已經是相當完整的敬拜了,當天若是真有壓力甚至可以再做減量。 

 此外,也可以選擇一些輔助的工具,例如坊間的為家庭的禱告文、每日一篇的靈修書籍、與信仰價值觀吻合的短文及故事,都是增進活潑性的做法。倘若有開放家庭的習慣,也可以在邀請宣教師或訪客來家中住的機會安排分享,這都是使得信仰的力量在家庭中繼續動工的創意作法。 

 註:本文受《從上頭來的呼召:靈命塑造與聖潔生活》一書所啟發

2023年10月15日 星期日

屬靈操練#15:屬靈的撫育(二)

 屬靈操練#15:屬靈的撫育(二)   蔡秉錡

(參pixabay網站非商用分享圖)

成為別人信仰上的榜樣談何容易,我們都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也都擔心無法勝任這神聖的角色。然而,事情的真相是:沒有人可以永遠的做另一人的信仰導師,但我們總是在生命的某個時段,成為他人信仰上的幫助。而在我們成為基督徒的過程中,我們必然曾經接受過其他人的協助,因此,引導靈性稚嫩的信徒,是無法推卻的責任。

要成為別人的屬靈引導者,首先必須要知道一件相當重要的事:「屬靈引導是刻意的」。這句話的重點在於:必須先做好準備。如同彼得前書3:15所說:「…心裡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因此,我們必先自覺的、刻意的裝備自己,以便能敏感的察覺他人在信仰當中的需要,並用合乎上帝心意的方式回應,以協助人更靠近基督。一個屬靈導師大致來說有以下角色:

嚮導:嚮導是一個比你還要先走過這段路的人,因此他能在旅途中幫助你。在信仰旅程中,屬靈導師因自身的經驗,可以給予靈命尚淺者務實的信仰建言,避免在旅途中走冤枉路或是落入陷阱。當然,身為屬靈導師的人也該知道,自己扮演的是暫時性的角色,假以時日,倘若所帶領的信徒也已經是成熟的基督徒,那就是自己退場的時機;

教練:教練會不厭其煩的糾正選手的錯誤觀念與動作,一次又一次的要求選手看自己犯錯的錄影畫面,不斷的矯正選手的姿態,以使選手在競賽場游刃有餘的、負起自己責任的出場比賽。教練不代替選手出賽,他要教出可為自己負責的選手。屬靈的導師要像教練不斷的指出信徒的錯誤,並且給予正確的建議,使對方負起責任,成為獨當一面的信徒;

典範:屬靈的典範聽起來壓力很大,然而,每個基督徒都在找尋自己「可以像」的人。典範不是要求人要像奴隸一樣、全盤的效法自己,而是透過信仰生命,獲得信徒的尊敬,使其在各種理念上願意與他同行。因此,藉著屬靈導師做為榜樣,信徒可使自己更多成為自己,成為神所塑造、獨一無二的器皿;

中保:中保的定義相當的廣泛,簡單來說是「與你站在同一陣線的人」。雖然只有耶穌基督是我們最終極的中保,但我們生命需要有「相對的」中保。中保是支持者,所以他願意關心你的需要;中保是擁護者,所以他願意為你挺身而出;中保是保證者,所以他給你的建議都是由衷且可以信賴的。然而,中保最重要的角色,是把你帶到上帝的面前,讓你親自被上帝的真光所引導、所修正,中保把人帶到神的面前,而非帶到自己的面前。

成為屬靈導師,是基督徒生命中相當精彩且更能夠使自身信仰進深的時刻。導師這字的英文源自於希臘神話,是在表達「用智慧引導靈魂的人」,導師在古代因此被稱為「靈魂的給予者」,一個導師最大的成就,就是讓別人的靈魂因他而甦醒過來。

註:本文受《從上頭來的呼召:靈命塑造與聖潔生活》一書所啟發

2023年10月8日 星期日

屬靈操練#14:屬靈的撫育(一)

 屬靈操練#14:屬靈的撫育(一)   蔡秉錡



有一個歷史悠久的屬靈操練方式,或許對我們來說相當陌生,但其實在許多的基督教圈子當中,仍然相當經常使用的,那就是「屬靈導師」的制度。在念神學院的期間,我相當驚訝的發現,一位已經相當知名、成熟的老師,其實是有自己的屬靈導師的。他會定期寫電子信件給他遠在國外的導師,交代自己目前遇到的狀況、屬靈的掙扎以及生活的偶感,而對方也會在不久之後回信,給他鼓勵與屬靈上的指引。他跟這個導師這樣互通信件已經好多年的時間,我訝異的詢問這位老師是怎麼開始的,他只是淡淡的表示,他寫信要求要對方做自己的屬靈導師,而對方就這麼樣的答應了,如此而已。

事實上從屬靈導師身上尋求屬靈的引導,是今日仍相當普遍的一種屬靈操練的做法,很多我們所熟知的神學家,他們都通過通信,同時作為許多基督徒的屬靈導師,遠從千年前的奧古斯丁、五百年前的路德、三百年前的衛斯理、一直到近代的許多基督徒,這種方式其實是顯學。而在北美,不分宗派的,開始有教會落實這樣的作法,他們邀請一群屬靈上相當成熟的弟兄姊妹,作為教會推薦的屬靈導師,並且讓這些導師與還在求學階段的青年基督徒們媒合,而在某次主日,導師們會立約,一對一的陪伴這些年輕人一段關鍵的時間(可能是3-5年)。在這段時間當中,除了關心這個年輕人的靈命,也會關心其求學、生涯規劃及生活的狀況。他們跟學生定期見面,給學生們信仰及生活上的建議。而屬靈導師被要求接受牧者及自我的評估,成為屬靈導師的條件有:(1)順服、敏感於聖靈工作且確實經歷神;(2)聖潔生活且與上帝有親密關係;(3)在禱告及生活議題上都有豐富的倚靠神、信仰反思經驗;(4)對聖經求知若渴,對不同領域的學問也有熱情;(5)能夠分辨時代議題及年輕人靈魂徵兆。

只要想想,當我們在面對生命的抉擇與風浪時,是多麼希望透過我們所深知、所信的基督信仰來回應這些困難,就會知道信仰導師的幫助有多麼重要。在那些實行屬靈導師制度的教會當中,也給我們不少實務上的提醒,他們格外的強調信仰導師的運作不是階級的,不可過度強調要順服信仰導師,而是雙方一起順服主的帶領,導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此外,導師也不可過度的把指導學生,作為滿足感的來源。導師是在「給出去」、是在「服事」、是在「成全對方」,而不是變相從這段關係當中「得到」、要在關係中「成全自己」。

當然屬靈導師不只限縮於成年人跟學青之間,每個人都可以邀請所仰慕的基督徒前輩成為我們的導師。有人成為你的屬靈引導,在這條天路上不孤獨,將帶給我們更多的滿足、喜樂與激勵。               

註:本文受《從上頭來的呼召:靈命塑造與聖潔生活》一書所啟發

2023年9月30日 星期六

屬靈操練#13:毫無隱瞞、毫無保留

 屬靈操練#13:毫無隱瞞、毫無保留    蔡秉錡

(參pixabay網站非商用分享圖)


衛斯理有一個非常特別的設計,鎖定的是一群「追求完全成聖的弟兄姊妹」,這個群體被稱為「小團」。

我們受到宗教改革前輩的影響,很容易的就接受人「全然敗壞」的教義,並因此推論:受到罪的影響,人今生不可能達到完全聖潔的地步。這不自覺給自己合理的藉口,放棄「全心全意」追求聖潔。衛斯理雖然認同「人全然敗壞」的教義,但他敏銳的注意到:成聖需要喚醒信徒的責任感。於是他強調「聖潔」的「行動性」,認為只要人的靈性進展到「幾乎可以拒絕罪的影響、行出神的旨意,並且還在進步當中」,就可以說是「完全聖潔」。所以衛斯理認為,「完全聖潔」並非是「不再犯罪」,而是「靈性近乎完美,並一生持續追求聖潔」。在此新定義下,人可以在今生「完全聖潔」,而「完全聖潔」是可以持續進步,也有可能退步的。「成聖」是行動,要不停下腳步、不斷的、為了聖潔的生命而衝。

很多學者注意到衛斯理的成聖觀帶來「神聖的不滿足」,使人不斷催逼自己成長,因為成聖之路是無止盡的靈性進步。他希望這成為基督徒的習慣,所以設立「小團」。小團每組的成員很少,只有3-5人,但組員必須毫無隱瞞的敞開自己,而且對彼此毫無保留的陪伴。聚會時他們乃是分享自己正在甚麼罪惡念頭中掙扎、甚麼行為隱約有問題、有甚麼極度隱私的事,是不敢敞開卻妨礙靈命進步的。小團不設組長,每個人是以陪伴彼此,達到完全聖潔為目標,這個團體恨不得把人的生命當中的罪性榨乾,因此要求無條件敞開的,向著成員剖析自己,並且接受對方的禱告、勸誡與勉勵。已經運作的小團不接受新成員加入,所有加入的成員必須接受牧者的面試,並且要通過試用期,才能籌組新的小團。如果小團成員有人不斷陷入罪中無法自拔,則必須要參加由衛斯理親自帶領的「悔改者小團」。

歷史中小團呈現兩極的結果,運作好的小團非常有功效,使人靈性得到全然的造就,並收穫一輩子的屬靈夥伴,是完全交心、毫無隱瞞的;但的確不少小團後來面對分崩離析的結果。小團在當時孕育了許多敬虔的屬靈領袖,所以現代有教會企圖恢復小團,並有許多美好的見證。他們證明小團在陪伴上,有效的幫助成員度過生命最艱難的時刻。現代許多的「立約小組」,是以毫無保留、毫無隱瞞的精神在運作,其前身就是衛斯理的小團。

你羨慕彼此全然相屬的肢體關係嗎?你期待嚴肅的對待生命當中的罪,甚至把完全聖潔當成是一生的目標嗎?不論如何,你首先需要一群跟您志同道合的同行者。

                        註:本文受《從上頭來的呼召:靈命塑造與聖潔生活》一書所啟發

2023年9月24日 星期日

屬靈操練#12:面對面的靈性支持

 屬靈操練#12:面對面的靈性支持   蔡秉錡

(參pixabay網站非商用分享圖)

在小組當中,我們都做些甚麼呢?我們有沒有以「靈命塑造」作為小組運作最為重要的核心內容呢?衛斯理曾經說過:「主給我們彼此,是讓我們能夠堅固彼此。」對衛斯理而言,幫助一個信徒走向成聖之路,是他所建立的特別群體:「班會」,最重要的任務之一。「班會」就好比是現在的小組,只是前者的目標更聚焦在靈性成長。班會各小組成員每周見面,見面時要彼此互相分享近況,但這可不只是「社交寒暄」,因為在這當中,小組成員(以及小組長)要透過對方「外在的行為、內在的狀況」,去思考「神正在試驗他們甚麼」,並且確認對方「在此試驗中,正走向成功還是失敗」。換句話說,在班會中,每個人彼此關懷,但也彼此在靈性上督責,非常深刻真誠的協助彼此在靈性上有所突破。

在此氛圍之下,弟兄姊妹很容易的就會分享彼此的靈修心得、信仰的掙扎、戰勝試探的見證、並且為組員的軟弱禱告。這是一個非常深刻分享的群體,因此並不歡迎玩票性質的人或是新來者參與,新來者每個月只能先參與一次,等到確定委身後才能每周參與,而每一季缺席超過三次就會被除名。我們可能會認為這樣的小組太嚴肅了、不符合時代潮流,但事實上,在今日也有不少牧者成功的恢復衛斯理這樣的設計。

通常成立這樣的小組會先約法三章,讓大家知道在這個小組當中每個人都是為了在信仰上更認真才來的、是「玩真的」、是要被神模塑為合神使用的器皿而來。組員被要求要穩定忠實的參加每一次小組,並且不對外談論在小組當中發生的事,也被要求不可以隨便邀請訪客;此外,組員每天都必須要為其他組員禱告、並積極參與教會的主日崇拜及服事,也要穩定讀經。這樣的團體通常會有一位帶領者,由這位帶領者來安排每周討論的議題,這些分享都是為了帶來靈性的進深:「甚麼年紀開始,神這個字開始對你發生意義」、「分享你最近的一次發怒的經驗」……。然後依照每個人的回應,帶領者或是其他的成員可以提供屬靈上的建議或是回應。而為了讓這個群體跟社會不至於脫節,小組也必須要在恰當的時間安排關懷行動,諸如監獄探訪、拜訪孤兒院等。而這個小組聚會每次聚集,都會規律的做金額不大的奉獻,用於某個扶貧的事工上。

就如同上次所提到的,在衛斯理的設計中,「班會」是訓練弟兄姊妹「實踐」,操練弟兄姊妹「行出所信」。不管200多年後的我們對這套制度有甚麼想法,但衛斯理的確因此協助許多信徒,脫離「能知不能行」的窘境。在彼此督責、彼此陪伴、彼此砥礪的氛圍下,「班會」蓬勃發展,有效帶來信徒靈命成長。如果你基督徒的身分是「玩真的」,或許你會為有這樣的小組而感到振奮。    

註:本文受《從上頭來的呼召:靈命塑造與聖潔生活》一書所啟發

2023年9月19日 星期二

屬靈操練#11:小組團契中的屬靈操練

 屬靈操練#11:小組團契中的屬靈操練   蔡秉錡

(參pixabay網站非商用分享圖)



我們很容易覺得屬靈操練是個人隱私,所以不太願意找人分享自己現在正在執行的操練,我們也覺得沒必要跟別人分享,因為追求是「自己的事」,別人無法代勞,也不需要讓別人知道,否則就顯得我們好像在「顯擺」,在昭告天下我們有在做屬靈操練,是更「高段」的基督徒。


然而這種態度是有問題的,因為基督信仰從存在的第一天,就是群體中的信仰。歷史中第一批基督徒做些甚麼呢?他們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分杯、祈禱、住在一起、凡物公用、一起敬拜、一起事奉、一起吃喝快樂(徒2:41-47)。由此可見,基督信仰打從一開始就是群體中的信仰。群體中所做的一切,都該要幫助弟兄姊妹更加的認識神、經驗神、享受神。換言之,小組團契是非常重要的靈命操練方式,因此小組團契聚會跟俱樂部、跟同樂會、跟興趣小組有天壤之別。因為小組團契聚集在一起,為的是要親近神。歷史中,約翰衛斯理可能是最積極設計各種小組聚會的牧者。他為了幫助基督徒回應神,設計了「會社」這樣的團體,會社有點像是查經班,或是成人主日學,目的是為了要讓弟兄姊妹認識信仰;然而,除了認識信仰,衛斯理更強調實踐,因此基督徒一旦進入到會社之後,就必須要參與「班會」,班會就如同小組,弟兄姊妹在班會當中彼此督責、實踐信仰。根據衛斯理的設計,班會是操練奉獻、傳福音、做社會服務的團體。因此如果有人不願意在班會當中委身,衛斯理甚至會禁止他領聖餐。會社帶來對真理的認識、班會帶來對信仰的委身與實踐,對於基督徒的生命,這兩者似乎已經相當足夠;然而衛斯理的創見不止於此,他知道弟兄姊妹有了正確的「認識」與「實踐」,並不代表就會有正確的「情感」,所以他設計更精緻的團體,被稱為「小團」,小團是自願參加的,在小團當中,弟兄姊妹彼此督責,親密的對談,分享屬靈經歷,敞開的分享自己的信仰實況、也接受督責,並且彼此建議如何在屬靈上長進。在小團當中,弟兄姊妹在情感上會有很強的連結,也把「愛慕神」當作是理所當然的事。學者們發現,衛斯理的會社、班會、小團,正好是對應了「認識(思想)」、「實踐(意志)」與「渴望(情感)」,是全人的操練。


因為衛斯理的設計,使英國的基督徒在理性上對神有正確的認識、在生活上有知行合一的實踐、在情感上對上帝有專注的渴求,這就帶來了18世紀的英國大復興。衛斯理深富洞見的把弟兄姊妹組成信仰成長群體,為教會留下了一個系統性、群體性操練成聖的遺產,使得傳福音所結的果子可以有效存留而不易失喪。或許,活在300年後的我們應該要自問,我們的小組有幫助弟兄姊妹認識真理、實踐信仰、渴求上帝嗎?

註:本文受《從上頭來的呼召:靈命塑造與聖潔生活》一書所啟發

2023年9月9日 星期六

屬靈操練#10:個體的差異是祝福

 屬靈操練#10:個體的差異是祝福   蔡秉錡


(參pixabay網站非商用分享圖)

截至目前為止,我們所提的都是共通的、普遍的、常見的屬靈操練方式,然而這不免給人一種錯覺:「如果前面所介紹的這些屬靈操練的模式,我都不喜歡、不習慣,或是在實作的過程中有點排斥或無法持續,是不是代表我哪裡有問題?不夠愛主、不夠認真追求信仰?」然而,由於屬靈操練只是「蒙恩的管道」,因此如果各種的操練都不適合你,你也確定這並非是因為罪的影響(諸如懶惰、驕傲、冷淡、悖逆……等),使你不願意愛主、不願意深化與神之間的連結,那或許你需要考慮你所使用的靈修方式,是不是真的適合。


針對不同人,上帝的恩典有不同作用的方式,有些人在敬拜中經歷到上帝的恩典,但有些人則在經文的默想與研究中,對神的恩典感激涕零。靈命塑造的精髓,在於與上帝日益成長的關係;如同孩子會不斷的長大(如果不長大就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也應日漸加深。然而,「屬靈操練」本身並不會創造成長,屬靈操練方法,只是歷代聖徒透過親身體會,得知這些是培育與上帝連結的有效方式。因此,如果某種屬靈操練,的確無助於深化我們與上帝之間的關係,那決定不採用,並不是甚麼罪孽深重的事。然而在此必須要強調,要對自己負責任,因為屬靈操練本身就是在付代價,所以我們有可能是因為畏苦怕難、沒耐心不願意等待,而放棄某種操練。


因此一個對屬靈操練的正確認識是:多樣的操練方式是神的祝福,不同的操練往往對應的是不同性情傾向的基督徒。對於那些外向、社交能力強、身邊不乏知心好友的人而言,操練「分享」、甚至操練「缺乏」都相當好;但對於那些精神已經過度緊張、個性敏感的人而言,「安息」的操練說不定比「禁食」更好。不論屬靈導師或是屬靈書籍,給你甚麼樣的操練功課,我們都需要知道,不要讓別人的建議,剝奪了你與神相交的機會。因此,認識自己的性情是很重要的,網路上有很多「九型人格」的線上測驗,其實是了解自己一個很好的管道,知道自己是內向或是外向、主觀還是客觀、理性還是感性、謹慎還是衝動,有助於選擇適合的靈修方式。有些人可以凝視著燭光就進入到與神的親密互動中;但另一些人需要到戶外流汗,在壯闊的山野風光中才會被上帝所震攝,上帝的恩典就是如此的豐盛、如此的無所不在。因此,我們需要承認個體的獨特性、培養對自己屬靈發展有貢獻的蒙恩途徑、並且也欣賞別人用與你不同的方式操練敬虔。


最後我想再加上個建議:適合自己的操練方式的確會讓自己勝任愉快,然而偶爾走一條陌生的道路,或許也會有耳目一新的感受。

註:本文受《從上頭來的呼召:靈命塑造與聖潔生活》一書所啟發

2023年9月2日 星期六

屬靈操練#9:屬靈筆記本

屬靈操練#9:屬靈筆記本     蔡秉錡

(參pixabay網站非商用分享圖)


 在中世紀晚期,有一群信仰群體發展了一個新的靈修運動,被稱為「新靈修運動」(Devotio Moderna),這群人捨棄了當時膜拜聖人遺骸、朝聖累積功德、行懺悔禮等等聚焦於外在行為的靈修模式,而發展了更以基督為中心、更看重倫理道德、更操練內在敬虔(而與外在行為相對)、更看重在意志降伏主(而非用理性進行神學討論)的靈修方式,這個群體主要聚集在萊茵河下游,包括現在德國南部及荷蘭的城市,都是新靈修運動的重鎮。

這群人有一個相當特殊的靈修方式,那就是每日撰寫「靈修日誌」,他們會在每天的傍晚,花大約半小時的時間,抄錄聖經的經文,並會寫下聽講道的筆記、信仰的反思及日常的掙扎,並在隔天的中午與自己的屬靈導師懇談,跟他討論自己信仰的進展,接受屬靈導師的引導,藉以在屬靈上有所進步。他們也會反覆閱讀自己寫下的文字,藉以不斷回到的被上帝的道感動的那個時刻。

屬靈操練的目的是創造一個環境,讓神的恩典臨到我們,使我們更加地與神連結,我們必須要不斷強調,所有的操練都不是目的,而只是一個讓我們更親近神的途徑。因此傳統稱呼屬靈操練為「蒙恩的媒介」(Means of Grace),媒介不是目的,而是達成目的的途徑,在衛斯理的教導當中,他將蒙恩的媒介又分成「建制的」與「慎重的」蒙恩途徑,前者指的是聖禮、讀聖經、做禮拜等等聖經有應許會得著屬靈恩典的操練,而後者則是另一種屬靈操練,雖然不是聖經有載明的,但在「謹慎運用」的前提之下,也能讓信徒蒙受神的恩典,撰寫屬靈日誌就屬於「慎重的」蒙恩途徑。

許多信仰前輩都有寫下屬靈日誌的習慣,事實上就是因為有人以文字記錄下了信仰的內涵,我們才會有聖經好讀。高滿夫人因為信心的掙扎所寫下的《荒漠甘泉》,也是透過書寫信仰日誌進行屬靈操練最好的範例。因此,我們或許也可以運用這樣的方式,在靈性上有些進深,然而,屬靈日誌應該要包含哪些內容呢?

在下筆之前,首先應該要進行「回顧與反省」,回顧自己的一天,可以思考一些格外引起情緒反應,或特別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並用信仰的角度咀嚼這些事;接下來,可以透過以下問題寫下所感:(1)這些事件為什麼讓你覺得自己接近或遠離基督?(2)有沒有參與甚麼小組聚會,您在當中如何「彼此連結,成為教會」?(3)有沒有甚麼在屬靈上的成功或失敗的時刻,是你認為你的信仰被檢驗的?(4)明天的展望,有無改善計畫?(5)是否有紀念神的恩典、向神感恩的事?

屬靈習慣的養成,需要長時間的委身,或許我們可以學習「新靈修運動」的作法,每天分別半小時出來,用自己感到最簡便卻又深刻的作法,回顧上帝今日的恩典軌跡。

註:本文受《從上頭來的呼召:靈命塑造與聖潔生活》一書所啟發

2023年8月28日 星期一

屬靈操練#8:與神同誦

 屬靈操練#8:與神同誦  蔡秉錡

(參pixabay網站非商用分享圖)

「靈閱」(拉丁文:lectio divina)是一個有悠久歷史的屬靈操練方式,簡單來說,它就是透過閱讀聖經來達成認識上帝、跟隨上帝、經歷上帝的一種操練。然而「靈閱」跟一般為了要在知識上長進而讀經,有著不同的關注與目的,靈閱是為了捕捉上帝在我們閱讀過程當中給我們的亮光,不是為著得到知識,因此靈閱更著重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沒有哪裡格外有感動」,因為上帝或許就是透過這個簡短的句子或是單字,邀請你與祂會晤。

例如,當我們開始讀約翰福音,並且一路讀到1:14,在閱讀「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這句話時,突然之間我們對「父獨生子的榮光」這個詞彙很有感動,發現我們被這個榮光給吸引,我們開始反覆不斷的思想:耶穌的榮光是父獨生子的榮光,受造世界除了耶穌,再沒有這樣的榮光;然後我們因此經歷了:主耶穌的獨特性與優越性,完全的超越了這個受造世界其他的「光芒」,並因此向神屈膝禱告。這個過程可以說就是「靈閱」的過程。換言之,在這個閱讀的過程中,我們不是在累積對上帝知性、理智上的認識,卻是透過了經文,與上帝有來有往的對話了!這並非暗示靈閱會聽到甚麼特別的、來自於上帝的聲音,而是說,「靈閱」與其說是閱讀,不如說是「聆聽與回應神」(也就是與神對話)。因此,有位學者很傳神的把「靈閱」定義成「與神同誦」:彷彿跟上帝一同誦讀聖經!上帝透過聖靈引導我們專注在某段經文、某個句子、某個字彙,然後我們就聚焦在這個上帝格外吸引我們目光的地方,開始深入而反覆的思想,並在領受的過程中向神禱告。這種讀經方式,不要為「今天要讀哪裡」、「要讀多少」、「有地方不太懂要查資料」而傷腦筋,因為我們不是在餵養自己的求知欲,不是在餵養自己的成就感,我們乃是期待透過聖經來與神會晤。而由於這也不是在「操控」上帝,強迫上帝要因為我們「正在讀聖經」而必須給我們「屬天的亮光」,因此如果沒有任何奇妙的感動,也沒有關係。

其實這種閱讀方式就是一種默想,當我們專注「品味」某段經文時,就像是狗兒啃咬著肉骨頭,一面發出滿足的咕噥聲,一面反覆不斷的啃咬同一個部位。當上帝開恩讓我們對一段經文開始有了特別的觀感,我們就開始反覆咀嚼它,甚至恨不得把這段經文吞到肚子裡面去。當然我們還是要說,不管是動頭腦的「研究經文」,或是這裡所說的「靈閱」,兩者並不互斥;而我們也該知道,我們操練的目的,是因為我們想要更深的與主相遇,而不是以「操練新的閱讀技巧」本身為目標。屬靈操練如果沒有幫助我們更認識主、更跟隨主、更像我們的主,那一切的操練,不過是在餵養老我。

註:本文受《從上頭來的呼召:靈命塑造與聖潔生活》一書所啟發

2023年8月25日 星期五

屬靈操練#7:樂在「減法」生活

 屬靈操練#7:樂在「減法」生活  蔡秉錡

(參pixabay網站非商用分享圖)

在當前台灣的處境,「減少」的確是一種「祝福」,吃東西強調要少油、少鹽、少糖;生活強調要「慢吃」、「慢活」。現代似乎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因為人人開始能夠欣賞「留白」的美德。

但真是這樣嗎?我們所「減量」的,有助於我們使我們與上帝更加親近嗎?這其實是更關鍵的議題。我們往往喜歡進行各種屬靈操練,卻忘了操練背後的意義,是為了要讓我們更親近這位造我們的主。透過「放棄某些好的或道德中立的事物,來使我們更親近上帝」,是在幫助我們對抗「貪欲」的心。然而若是我們反以貪欲的心來渴求各樣屬靈操練時,這些屬靈操練就成為了魔鬼,而妨礙了我們與神之間的關係。魯義師有一句名言:「至高者與至低者總是緊緊相隨。」對他而言,魔鬼與上帝並非出現在翹翹板的兩端,相反的,魔鬼常常就緊隨在上帝的附近,上帝是「最好的」,魔鬼可能就是「次好的」,然而一旦我們把「次好的」當成是「最好的」,我們反而離棄神所要給我們的上好恩典。

在知道前述這些概念之後,我們或許才可以有一顆正確的心面對「減法」的操練,過簡約生活。在這個運轉飛快的世界,我們偏斜的接受了許多的價值觀:「出人頭地」、「達成KPI」、「你值得更好的」。這都在塑造我們,讓我們不自覺的扛起了過多的承諾,並導致讓人焦慮的虧欠與義務。「焦慮」與「憂鬱」成為了如感冒般普遍的病症,我們需要透過「減少」來「增加」與主之間的關係,並以此對抗瘋狂運轉的世界。在眾多的「簡樸生活操練」中,這裡介紹三個在日常生活當中可進行的「減法生活」,目的是不再透支的使用自己的生命,掙脫貪欲的綑綁:

第一,獨處。不會獨處的人,也不知道怎麼過群體生活。獨處幫助我們知道,「存在」比「擁有」重要。不需要填滿每一個生命的時刻,才能證明自己的意義,不需要把每一天都過得飽和,不需要把所有的情感都揮霍殆盡,我們反而該「為主捕捉片刻」,好好反思自己,好好與上帝對話,甚至單純就是休息,生命是一份可享受的禮物,而不是供揮霍的資產;第二,靜默。噪音變得如此理所當然,以至於我們害怕安靜,過動的社會,讓我們聽不見從寧靜中傳來的聲音。最近許多文章都在討論「抖音腦」(TikTok brain),那是因大腦過度刺激,導致無法長時間安靜、甚至影響語言表達理解能力的上癮症狀。關掉自己紛亂的口舌與腦袋,我們才會發現內心的火光,那是主耶穌在提比里亞海邊,為我們預備了早餐(約21);第三,禁食。屬靈操練的禁食是以神為核心,而非因為健康或示威抗議。禁食帶來飢餓感與空乏感,使我們更明白生命的本質。人是軟弱、有限,需要神的恩典來灌注填滿的,我們能夠接受我們自己生命的真相是無助而脆弱的嗎?我們能夠知道唯有上帝的話語才能帶來更深層次的滿足嗎?透過身體的感知,禁食幫助我們,營造一個與神更深刻互動的機會。               

註:本文受《從上頭來的呼召:靈命塑造與聖潔生活》一書所啟發

2023年8月11日 星期五

蔡秉錡 屬靈操練#6:在禱告中與神會晤

屬靈操練#6:在禱告中與神會晤  蔡秉錡 

(參pixabay網站非商用分享圖)\

基督徒都知道禱告很重要,但是對禱告的錯誤認知,卻有可能會使得禱告成為「屬靈上的無作為」,無法幫助靈命成長。如果我們把禱告當成某種「使願望成就的神奇魔法」,那我們可能就完全的錯過了禱告的重點。禱告不是「開菜單」、禱告不是「許願池」。禱告的重點在於與那位慈愛的主互動,上帝樂意與我們親密的對談,並藉此降下祂的慈愛與恩典。禱告是與上帝的交談,因此我們在禱告時,應該要保持以下兩個彼此相關的心態:

第一,禱告是調整,讓我們自己與造物主的旨意相符,因此禱告會帶來我們的改變。這並非在說上帝只想改變我們的心願,而不願意實現我們的祈求,而是上帝樂意透過我們的祈求,來增進我們與祂之間的關係。既然神是恩典與生命的源頭,我們一生中最大的福祉,其實就是走在祂的心意中,並且永遠的與祂同在。祂樂意實現禱告中與祂旨意相合的部分,但祂也不吝於在禱告中,引導我們與祂有更親密的關係。因此祂有時會對我們的禱告說:「不!我有其他的建議」,或是「好的,但等我找一個恰當的時機」。事實上,禱告不只是一個「想要」、一個「願給」,更多的是與上帝的交心時刻。

延續上一點,禱告是連結,讓我們靈裡面、讓我們的意志與上帝的大能相連,因此,「期待神聽禱告並成就奇事」是合理的。我們相當清楚一個愛孩子的父親會怎樣回應、滿足孩子的願望。但給禮物不是最高潮、最關鍵的時刻,而是當孩子認識到父親的愛,認識到父親的性情、認同父親的判斷、信任父親的帶領。在孩子的心中,父親有能力、也願意來為孩子謀求幸福,這使得孩子在充分被愛的處境中,逐漸得以長大成熟。我們在天上的父是創造者,因此我們的禱告是連結於有大能創造天地的那一位。透過禱告,神應許不會不聞不問,因為我們是祂所親愛的。

在教會傳統當中,有一個相當古老的教導禱告的方式,可以用「使徒行傳」的英文來表達:ACTS,崇敬(Adoration)、認罪(Confession)、感謝(Thanksgiving)、懇求(Supplication)。崇敬是把上帝放在正確的位置上,我們敬拜祂主要並非祂為我們所做的,而是因為「祂配」,祂的心意與作為盡都美善,所以我們頌讚祂;認罪是把自己放在正確的位置上,常常提醒自己,我們是有限、會犯錯的人,藉此我們宣認自己的不堪與不足;感謝是把世界放在正確的位置上,不把神的恩典當作我們應得的,也不把神的操練當成是神犯錯,我們為一切所擁有與經歷的,向祂感恩;最後,懇求是把鄰舍放在正確的位置上,祂們的需要有我們的責任,因為我們以愛相繫,所以該當在禱告中彼此紀念。 

註:本文受《從上頭來的呼召:靈命塑造與聖潔生活》一書所啟發

2023年8月4日 星期五

蔡秉錡 屬靈操練#5:聖經是蒙恩的途徑

 屬靈操練#5:聖經是蒙恩的途徑  蔡秉錡 

(參pixabay網站非商用分享圖)
(參pixabay網站非商用分享圖)

我們每個人都會同意:「聖經是蒙恩的途徑」。我們都被正確的教導,聖經是我們認識神最完整、最權威、最可靠的一條路。既然屬靈操練的目標是要跟神同行,建立真實的關係,那閱讀聖經絕對是最重要的。但我們還是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們同意讀聖經是蒙恩的管道嗎?」讀聖經既是屬靈操練,我們該用甚麼樣的「操練」心態來閱讀呢?

必須要知道,「讀聖經」本身並沒有甚麼能力、也不會帶來神奇的「魔力」。所有的恩典,應該是從三一上帝而來,甚至我們可以說我們生命中最大的恩典,就是三一上帝自己,甚至連聖經本身都不應視為恩典的源頭。因此,我們千萬不要錯誤的「擁護聖經」,因為我們並不敬拜聖經,而是透過聖經讓我們認識怎麼樣敬拜這位神。然而,聖經的確是上帝所賞賜給我們的恩典途徑,當我們讀經時,我們的確可以期待「藉著」讀經,「上帝親自」的賞賜各種屬靈的恩典給我們。透過聖經這個「生命的糧」,我們屬靈的饑渴終於被滿足。因此,在心態上,讀經不是「義務的不得不」,也不是為了要獲取那些「知識性」的訊息。約翰衛斯理說:「我不是想從經文中推演出結論;或是歸納出那些神學教條的證明……而是單單的了解所讀的與所聽見的。」讀聖經就是讀聖經,我們知道「內中有生命」,所以我們熱切的閱讀它。主要不是為了證明甚麼神學定見,或是在辯論時佐證我們立場。為了讓我們以一顆靜候神的恩典降臨的心來閱讀聖經,衛斯理建議讀經該有以下的原則:

1. 以禱告開始,禱告結束:既然是尋求恩典、與神同行,我們必須懇求祂引導整個讀經歷程。如同祂默示寫下聖經的人們與祂同心,祂也必會引導我們在閱讀中認識祂。我們並非要求超自然的知識,而是期待把頭腦裡的知識移到生命中,有神的形象與樣式。

2. 分別出一段時間:不能總是用「順便」、「臨時起意」的時間來閱讀聖經,聖經必須要佔據日常生活中相當優先的位置。當我們真誠的把讀經的時光分別出來,靈裡面的專注力才足夠集中,我們不該以冷淡、中立、疏離的立場接觸聖經,讀精是與神的約會。

3. 用心中的眼睛閱讀(弗1:17-19):這是一種敞開心胸接受聖經的話語的態度,容許聖經來主宰我們,並且讓我們因此願意讓經文來主宰我們,而不是想要主宰經文的詮釋。

4. 注意力在全本聖經:片段的讀經顯示的是自己對經文的偏好、並顯得更看重自己的意見,這是我們很容易落入的試探,一旦我們用宏觀的角度閱讀整本聖經,我們更能全盤的接受上帝的旨意,更完整的認識上帝。

5. 默想上帝的話:更深刻的停留駐足在一段經文當中,讓經文進入到心靈的更深處,這是在攻克自我的城堡。自我其實是很難撼動的,而默想就是破除自我需要的操練。

6. 忠誠的生活反映忠實的閱讀:順服神旨意的人,才能真的順服神話語的權柄,因此若要完全讓聖經紮根在我們的生命中,就必須要忠誠的行出神旨意來,否則我們透過聖經對上帝所做的詮釋必然有誤。

 註:本文受《從上頭來的呼召:靈命塑造與聖潔生活》一書所啟發

2023年7月28日 星期五

屬靈操練#4:在敬拜中與神相遇

屬靈操練#4:在敬拜中與神相遇   蔡秉錡 

(參pixabay網站非商用分享圖)

先前我們已經提過一個概念,那就是屬靈操練本身並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的目標乃是與上帝同行。因此,各種屬靈操練的目標,都是為了讓我們得以領受由上帝而來的恩典,並因此與上帝同行。或許我們可以借用約翰衛斯理的觀念說:屬靈操練的重點在於它成為「蒙恩途徑」,使我們可以透過各種操練而得到恩典。

「蒙恩途徑」(means of grace)是衛斯理相當看重的一個教導,他相信,教會透過有聖經支持的「蒙恩途徑」,諸如:洗禮、研讀經文、禱告、聖餐、禁食、團契等等,可以獲得各種恩典(例如:先行恩典、稱義恩典及成聖恩典)。但衛氏也強調,屬靈操練只是提供環境,並非因這些外在行動,恩典就必須「自動化的」、「機械式的」降臨。神的恩典是不能被操控的,因此我們是「透過」屬靈操練、「等候」上帝憑己意賞賜給我們的恩典,並在各種因素及環境的互相效力之下,使自我得以提升,逐漸的在恩典中長進。

我們的目標是得著神的恩典,而可以做的努力是透過屬靈操練來打造蒙恩的環境,在諸多的蒙恩途徑中,敬拜是最重要的。周復一周的主日崇拜,並非是為了要讓會眾在當中享受或打分數,信徒不是消費者,參與者需要更敏感於恩典在群體當中的流淌。首先,當我們一同在主面前敬拜讚美,乃是「……以頌讚為祭獻給神,這就是那承認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13:15)。因此簡言之,敬拜讚美讓我們敏感於上帝已經給我們、正給我們、將要給我們的恩典,當我們以詩歌頌讚神的時候,我們對神的恩典更有深刻的經歷。

聆聽信息又何嘗不是經歷恩典的時刻呢?潘霍華認為主日信息「所傳講的聖言就是基督自己的道成肉身……被傳講的歷史的基督成為了現在的基督……化身為聖言在祂的子民間穿梭」。換句話說,當我們在聆聽主日信息的時刻,永恆的基督與我們同在,會眾所聽到的不只是一則來自過去的軼事,而是經歷到了基督就漫步在現場!祂或許提醒這一個會友、安慰另一個會友,並為角落某個流淚的肢體拭淚。當聖言充滿在會堂當中,神就與我們同在,這是恩典流淌的時刻。

此外,我們千萬別忽略在主日崇拜時公眾禱告的時刻,或許是共同朗誦主禱文,或許是司會帶領弟兄姊妹所做的禱告。心靈一同聚焦於神的時刻,其實是相當動人的,那時會眾共同領受、分享同一個聖靈,或許是在靜默中預備心、或在宣告信仰、或在悔改認罪、或在共同紀念上帝的作為,我們分享彼此的心懷、也一同領受上帝的心意,雖然個體有許多不同,但神在其中做連結,使我們得以合一並聚焦於神,神的恩典何等美好。

限於篇幅,我甚至還沒有提到聖禮、奉獻等等呢!鑒於主日崇拜的豐富與其關鍵性的地位,請讓我們為主日崇拜即將領受的恩典預備自己的心,或許未來當主日崇拜開始前的五分鐘,我們可以先在座位上安靜預備,靜候恩典及恩典的主降臨。

註:本文受《從上頭來的呼召:靈命塑造與聖潔生活》一書所啟發

2023年7月21日 星期五

屬靈操練#3:向恩典致敬

屬靈操練#3:向恩典致敬  蔡秉錡 

(參pixabay網站非商用分享圖)

讓我們從一個問題開始:如果罪帶來的墮落是徹徹底底的、如果原罪感染了我們全人的每一個層面,那我們怎麼可能有任何得救的機會?就算有人要把救生圈拋給我們,我們也沒有能力、沒有意願去接。在這樣的光景當中,我們怎麼有機會得著拯救?

事實上,即便成為基督徒,我們仍繼續的在罪的影響當中,只要我們一息尚存,罪就不會死透,在罪的影響及權勢之下,怎麼可能達到主所說的「完全」呢?還是「完全」就像是老闆訂下的業績目標一樣,看得到但卻達不到?

太多的時候我們被教導罪的可怕,以至對於自己完全的無法信任。的確,人是「全然墮落」的,因此千萬不要低估罪,罪確實影響我們全人的每一處。但這卻不該帶給我們絕望,因為上帝的恩典更真實、也更大。在我們一籌莫展之時,恩典突然之間臨到,外來於我們,使我們得以做出「跟隨耶穌」、「信靠耶穌」的決定。這個決定不是出於自己,也不是當我們「狀況夠好」的時候靠自己可以做出的決定,這個決定全然是上帝的「先行恩典」!在我們還做罪人的時候,上帝就以各樣的恩典圍繞著我們,讓我們有能力與意願決志要離開罪惡、歸向主。這不是我們的功勞,不是我們夠聰明、善良所以「選對邊」。罪影響我們到一個程度是,我們根本不想要也不能夠主動選擇信靠主。要下決心信靠主,完全是上帝先給我們的恩典,所以才叫做「先行恩典」。因此我們只能謙卑的說:「這一切都是神所做的,我一無可誇」。當回想自己是如何信主的,我們才會發現,那根本不是我們主動的決定,而是神主動的恩典帶來的決定。我們被動的被神主動的恩典牽引乃至於信靠主。只要我們還是有一點點認定:「我得拯救是因為我靠自己做了一個正確的選擇」,我們就虧欠了恩典。「信主得神稱義」完全是因為神恩典的帶領,一點也不是我們自己的功勞。「重生」不是自己生下自己,我們是神用祂的恩典,藉著聖靈讓我們得以重生。

接下來在「成聖」的層面,更是恩典不斷的提攜。罪在我們生命當中的運作是影響很大的,只要罪不斷的影響我們,我們就無力「長成基督的身量」,更何況我們的目標是「完全」,那更是天方夜譚。然而這就是恩典的寶貴之處,上帝竟然讓我們開始明白祂的旨意、讓我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罪、開始發現自己生命的饑渴並且開始渴望完全,這是恩典帶來的意願。因此,我們該禱告,求神繼續的給我們恩典,讓我們得以追求聖潔,直到完全。「完全聖潔」聽起來很難達成,但其實完全聖潔代表的不是沒有任何罪性,而是可以真誠地意識到自己的罪,並且在恩典的帶領下可以順服,因而喜悅順服神、不犯罪。因此,太快決定認輸,認定「不該追求完全聖潔」的人,他要不是錯誤的定義了「完全聖潔」,就是太小看恩典的能力。罪人竟得以追求完全?讓我們向神的恩典致敬!

註:本文受《從上頭來的呼召:靈命塑造與聖潔生活》一書所啟發

2023年7月15日 星期六

屬靈操練#2:罪正嚴重的阻撓上帝的安排

屬靈操練#2:罪正嚴重的阻撓上帝的安排  蔡秉錡

 

許多的靈修方式都強調操練,而各式各樣的屬靈操練,目的都是要使靈命越來越好。但我們必須要知道,如果不去面對罪、不去與罪惡征戰,而卻只是一頭栽進屬靈操練中,以為做得越多,靈命就會越成熟、越完善,我們所相信的不是基督信仰,而是異端。改變信仰成為基督徒,不是將人靈魂的微弱火苗變成熊熊大火,我們才沒有那個火苗!救恩是外來的,如同有一盞全然由外而來的屬靈亮光,來攻佔我這全然黑暗沉淪墮落的靈魂。

 

(參pixabay網站非商用分享圖)


           罪是嚴重而真實的存在!而我們與上帝之間的關係正在罪的阻撓當中!所以我們乃是在持續一生之久的征戰中,只要我們一息尚存,我們就不斷的在對抗罪。所以千萬不要誤以為自己已經擺脫了罪,唯有上帝的救恩之光,才能有效的照進我們正自我毀滅的生命。我們必須承認:(1)我們與上帝之間的關係早已被汙染;(2)這讓我們無法全然信任上帝,始終處於「懷疑上帝帶領」的悖逆中;(3)但可怕的是,上帝會嚴厲的對待罪,所以死亡是必然的。換句話說,靈性要發展,千萬不要迷信任何的屬靈操練,除非你打算要對付自己的罪。這些屬靈操練是設計來要讓你誠實的面對自己、是預備來讓你痛苦的切除罪的毒瘤的。所以如果你在屬靈操練的過程中只覺得很輕鬆、很快意、很溫暖、很被滋養,有時只反映你沒有痛痛的跟自己裡面的罪惡宣戰。

 

要知道「罪」是很狡猾的,牠有成千上萬種面貌,防不慎防,如同羅馬書1:29-31所列出的:「……不義、邪惡、貪婪、惡毒;滿心是嫉妒、凶殺、爭競、詭詐、毒恨;又是讒毀的、背後說人的、怨恨神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誇的、捏造惡事的、違背父母的、無知的、背約的、無親情的、不憐憫人的……」這段經文歡迎對號入座,因為沒有人可以自外,這就是我們生命的實況。更麻煩的是,罪的本質是欺騙,魔鬼是「說謊之人的父(8:44),所以我們這些罪人都在欺騙別人、欺騙上帝、也欺騙自己,這使我們無法過聖潔生活;最後,罪也是從內而外腐化人的!會讓人變罪人,所有的罪性最後都成了我們的罪行悖逆的態度必定會發展成藐視神的行為,所以除了誠實的面對自己的錯誤行徑,我們還得用一顆征戰的決心,來對抗裡面源源不絕流出的罪性,這是保羅吶喊的原因:「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7:24)

 

因此,這就是基督信仰為什麼不斷強調要認罪的原因。我們要承認自己有無可推諉的罪在我們心靈中橫流;我們要誠實的評估罪對我們生命當中帶來的破壞;並且要向上帝坦承我們的罪行。唯有如此,那外在於我們的恩典與真理之光,才有機會照進靈魂的裡面,所謂的屬靈操練,才有機會發揮它的功用。

註:本文受《從上頭來的呼召:靈命塑造與聖潔生活》一書所啟發

2023年7月10日 星期一

屬靈操練#1:與神同行

屬靈操練#1:與神同行  蔡秉錡  

通常當我們想到屬靈操練,我們會把重點放在「操練」上,因此我們會開始聚焦在各種不同的屬靈操練「方式」。有些人鼓吹禁食的好處、有些人則強調讀經的重要性、更有人一直以高昂的興趣在思考「禱告」對基督徒生命的影響。不諱言的,這些屬靈操練都會帶來很大的益處。但在選擇琳瑯滿目的「屬靈操練方法」之前,我們該思考一個更基本的問題:「我們進行各項屬靈操練的原因與目的是甚麼?」操練本身不該是「目的」,我們並不是因為操練而成為基督徒,如果錯誤的看待屬靈操練,會使得信徒誤以這些操練來「高抬自己」,使得有做到的去批判作不到的人。因此在此必須要強調,屬靈操練的目標是要幫助我們「用心維護與上帝之間的關係」,因此「與神同行」,該是所有屬靈操練的第一課。

 

這樣的觀念更讓我們更知道,應該要從我們的心靈著手,而不是一頭栽入某種屬靈的操練當中。我們就是因為期待與主有更親密熟稔的關係,因此才會透過禁食、讀經、禱告等方式,來達成此目的。坊間許多教導弟兄姊妹進行屬靈操練的書,都把重心放在提供各種不同的屬靈操練方式,讓讀者像是在「逛賣場」一樣,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屬靈操練方式。然而這些好書的目標是為了要幫助我們,與神同行,否則就是「鳴的鑼、響的鈸」。求神幫助我們,盡快的恢復「對主的愛慕之心」,老老實實的檢討自己與神之間的關係之後,再來思考該做甚麼樣的屬靈操練,來更往水深之處前進。

(參pixabay網站非商用分享圖)

所以說,真正的屬靈操練完全不是一種「單獨」的事,它不是在自我鍛鍊、不是在做自我實現,也不是「靠自己」的自我幫助,而是從中與神同行,建立神我之間強韌的關係與連結。神十分喜悅我們隨時尋求祂,這更讓我們可以坦然無懼的、充滿喜樂的來到主的面前來與主相親,上帝若不希望我們親近祂、認識祂,就不用給我們聖經、也不用讓我們認識救恩、更不用在永恆中與我們同在了。因此我們該格外的意識到:「與神連結、與神相親、與神同行」是所有基督徒的呼召。既然神給每一個祂的子民這樣的呼召,我們更該花一點時間思想:「我們跟上帝之間的關係如何?有多緊密?有沒有還沒有解決的結?」先回答這些問題,才不至於在琳瑯滿目的屬靈操練中迷了路。

 

總之,屬靈操練的起點是「與神同行」,而屬靈操練的目的也是「與神同行」。但願我們都能夠穩健而清楚的知道,「與上帝建立關係」是任何屬靈操練的開始,在我們展開接下來的屬靈操練之旅之前,我們當有這樣的認識。

 

註:本文受《從上頭來的呼召:靈命塑造與聖潔生活》一書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