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5日 星期五

屬靈操練#7:樂在「減法」生活

 屬靈操練#7:樂在「減法」生活  蔡秉錡

(參pixabay網站非商用分享圖)

在當前台灣的處境,「減少」的確是一種「祝福」,吃東西強調要少油、少鹽、少糖;生活強調要「慢吃」、「慢活」。現代似乎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因為人人開始能夠欣賞「留白」的美德。

但真是這樣嗎?我們所「減量」的,有助於我們使我們與上帝更加親近嗎?這其實是更關鍵的議題。我們往往喜歡進行各種屬靈操練,卻忘了操練背後的意義,是為了要讓我們更親近這位造我們的主。透過「放棄某些好的或道德中立的事物,來使我們更親近上帝」,是在幫助我們對抗「貪欲」的心。然而若是我們反以貪欲的心來渴求各樣屬靈操練時,這些屬靈操練就成為了魔鬼,而妨礙了我們與神之間的關係。魯義師有一句名言:「至高者與至低者總是緊緊相隨。」對他而言,魔鬼與上帝並非出現在翹翹板的兩端,相反的,魔鬼常常就緊隨在上帝的附近,上帝是「最好的」,魔鬼可能就是「次好的」,然而一旦我們把「次好的」當成是「最好的」,我們反而離棄神所要給我們的上好恩典。

在知道前述這些概念之後,我們或許才可以有一顆正確的心面對「減法」的操練,過簡約生活。在這個運轉飛快的世界,我們偏斜的接受了許多的價值觀:「出人頭地」、「達成KPI」、「你值得更好的」。這都在塑造我們,讓我們不自覺的扛起了過多的承諾,並導致讓人焦慮的虧欠與義務。「焦慮」與「憂鬱」成為了如感冒般普遍的病症,我們需要透過「減少」來「增加」與主之間的關係,並以此對抗瘋狂運轉的世界。在眾多的「簡樸生活操練」中,這裡介紹三個在日常生活當中可進行的「減法生活」,目的是不再透支的使用自己的生命,掙脫貪欲的綑綁:

第一,獨處。不會獨處的人,也不知道怎麼過群體生活。獨處幫助我們知道,「存在」比「擁有」重要。不需要填滿每一個生命的時刻,才能證明自己的意義,不需要把每一天都過得飽和,不需要把所有的情感都揮霍殆盡,我們反而該「為主捕捉片刻」,好好反思自己,好好與上帝對話,甚至單純就是休息,生命是一份可享受的禮物,而不是供揮霍的資產;第二,靜默。噪音變得如此理所當然,以至於我們害怕安靜,過動的社會,讓我們聽不見從寧靜中傳來的聲音。最近許多文章都在討論「抖音腦」(TikTok brain),那是因大腦過度刺激,導致無法長時間安靜、甚至影響語言表達理解能力的上癮症狀。關掉自己紛亂的口舌與腦袋,我們才會發現內心的火光,那是主耶穌在提比里亞海邊,為我們預備了早餐(約21);第三,禁食。屬靈操練的禁食是以神為核心,而非因為健康或示威抗議。禁食帶來飢餓感與空乏感,使我們更明白生命的本質。人是軟弱、有限,需要神的恩典來灌注填滿的,我們能夠接受我們自己生命的真相是無助而脆弱的嗎?我們能夠知道唯有上帝的話語才能帶來更深層次的滿足嗎?透過身體的感知,禁食幫助我們,營造一個與神更深刻互動的機會。               

註:本文受《從上頭來的呼召:靈命塑造與聖潔生活》一書所啟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