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9日 星期二

屬靈操練#11:小組團契中的屬靈操練

 屬靈操練#11:小組團契中的屬靈操練   蔡秉錡

(參pixabay網站非商用分享圖)



我們很容易覺得屬靈操練是個人隱私,所以不太願意找人分享自己現在正在執行的操練,我們也覺得沒必要跟別人分享,因為追求是「自己的事」,別人無法代勞,也不需要讓別人知道,否則就顯得我們好像在「顯擺」,在昭告天下我們有在做屬靈操練,是更「高段」的基督徒。


然而這種態度是有問題的,因為基督信仰從存在的第一天,就是群體中的信仰。歷史中第一批基督徒做些甚麼呢?他們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分杯、祈禱、住在一起、凡物公用、一起敬拜、一起事奉、一起吃喝快樂(徒2:41-47)。由此可見,基督信仰打從一開始就是群體中的信仰。群體中所做的一切,都該要幫助弟兄姊妹更加的認識神、經驗神、享受神。換言之,小組團契是非常重要的靈命操練方式,因此小組團契聚會跟俱樂部、跟同樂會、跟興趣小組有天壤之別。因為小組團契聚集在一起,為的是要親近神。歷史中,約翰衛斯理可能是最積極設計各種小組聚會的牧者。他為了幫助基督徒回應神,設計了「會社」這樣的團體,會社有點像是查經班,或是成人主日學,目的是為了要讓弟兄姊妹認識信仰;然而,除了認識信仰,衛斯理更強調實踐,因此基督徒一旦進入到會社之後,就必須要參與「班會」,班會就如同小組,弟兄姊妹在班會當中彼此督責、實踐信仰。根據衛斯理的設計,班會是操練奉獻、傳福音、做社會服務的團體。因此如果有人不願意在班會當中委身,衛斯理甚至會禁止他領聖餐。會社帶來對真理的認識、班會帶來對信仰的委身與實踐,對於基督徒的生命,這兩者似乎已經相當足夠;然而衛斯理的創見不止於此,他知道弟兄姊妹有了正確的「認識」與「實踐」,並不代表就會有正確的「情感」,所以他設計更精緻的團體,被稱為「小團」,小團是自願參加的,在小團當中,弟兄姊妹彼此督責,親密的對談,分享屬靈經歷,敞開的分享自己的信仰實況、也接受督責,並且彼此建議如何在屬靈上長進。在小團當中,弟兄姊妹在情感上會有很強的連結,也把「愛慕神」當作是理所當然的事。學者們發現,衛斯理的會社、班會、小團,正好是對應了「認識(思想)」、「實踐(意志)」與「渴望(情感)」,是全人的操練。


因為衛斯理的設計,使英國的基督徒在理性上對神有正確的認識、在生活上有知行合一的實踐、在情感上對上帝有專注的渴求,這就帶來了18世紀的英國大復興。衛斯理深富洞見的把弟兄姊妹組成信仰成長群體,為教會留下了一個系統性、群體性操練成聖的遺產,使得傳福音所結的果子可以有效存留而不易失喪。或許,活在300年後的我們應該要自問,我們的小組有幫助弟兄姊妹認識真理、實踐信仰、渴求上帝嗎?

註:本文受《從上頭來的呼召:靈命塑造與聖潔生活》一書所啟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