禱告的「終局」 蔡秉錡
在舊約聖經中,我們稱呼那個紀載了150篇「詩人的禱告」的經卷為「詩篇」,這其實是依循了在主前100-200年「七十士譯本」的傳統。然而在猶太人的傳統中,詩篇被更早期的猶太人稱為「讚美」。這個稱呼讓我們感到迷惘,因為這150篇詩其實並沒有都是讚美詩;反之,真正可以稱為「讚美詩」的詩篇僅僅占了相當的少數,因為詩篇大部分是由一群受欺壓、遭苦難、在痛苦與缺乏當中呻吟的詩人所寫成。既然太多篇詩的主旨,與頌讚神完全無關,那這卷書怎麼配被稱為「讚美」呢?
換句話說,禱告本身是一個「肯定終末、指向終末」的行動,禱告者清楚的表明他知道歷史的終局在神的手裡、他知道終末不會脫離神的計畫,所以他可以在把所有的禱詞抒發完畢之後,以一顆滿足而信靠的心、以對神的頌讚,作為他禱告的結束。不管我們向著神的禱告最終會如何的被實現,但末後神的應許最終必然圓滿的實現。未來不是一張等候我們填寫的白紙,卻是迎向神早已應許的美好光明。因此在詩篇的最末了,詩人安放了一連串的「哈利路亞大合唱」(詩篇146-150篇),要以頌讚回應這真實的美善終局。
著名的舊約學者蔡爾茲(Brevard S.
Childs, 1923-2007)因此這麼說:「詩篇的終末論,就是頌讚神」。即便一開始以眼淚與愁苦向神開口,禱告的終局是頌讚歡呼。
註:本文受《回應上帝:用詩篇禱告》一書所啟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