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1日 星期六

屬靈操練#16:家庭中的屬靈撫育

屬靈操練#16:家庭中的屬靈撫育    蔡秉錡

(參pixabay網站非商用分享圖)

我們都知道兒主老師、學青輔導對孩子們的重要性,在成長的過程中,若是有屬靈的前輩或是榜樣,常常可以幫助孩子在年輕時就很具體的經驗到基督的愛與信仰的美好。然而,小組團契、主日學畢竟不是人們主要的生活場域,要更具體的經歷信仰的真實,用更「高濃度」的方式將信仰與日常生活整合,就必須要考慮家庭對於每一個成員的信仰塑造力量。 

 針對這一點,在傳統中有兩條路徑對於家庭的靈性撫育做出貢獻,第一是同工們安排的家庭探訪;第二是家長安排的家庭祭壇。挨家探訪要成為家庭靈性教育的一環,基本上是把探訪工作與敬拜上帝做整合,透過詩歌禱告及簡短的信息分享,由同工來帶領,幫助受訪家庭有段敬拜神的時刻;而家庭祭壇,則是由家長們來安排,以「每日」或「每周」為單位,帶領孩子敬拜神。這兩種方式雖然我們相當熟悉,但仍是至關重要的。「家庭」是靈命建造相當重要的場所,我們的孩子需要知道大人們對信仰的態度是「玩真的」,若他們察覺家長只是「教會裡的基督徒」、「人前的基督徒」,他們會因而學習到這樣的信仰態度:基督徒只要在教會中表現得像是基督徒就好了。「基督是我家之主」這句口號,並不是拿來當成為基督教家庭「加分」的匾額,而應該是家庭每一個成員實際的信仰體會。比起一些公開場合,家庭才是真正基督徒「露出馬腳」的地方。

 通常在家庭裡的敬拜沒有辦法在家中落實的原因,是因為在操作上「太刻意了」,讓成員在其中,反而把教會當中的面具帶回家裡戴,行禮如儀的走完所有的流程,使得敬拜顯得沒有生命力。因此在運作家庭禮拜這件事情上,要在「日常生活」與「儀式」下點功夫。年紀小的孩子詩歌可以讓他們選擇,增進參與感,經文分享可以選擇日常生活實際的問題,引導他們以經文所說的價值觀來思考,鼓勵他們為自己的心願向上帝祈求,在結束的時候家長奉主的名祝福孩子。而在時長的控制上,家庭內的敬拜不宜過長,或許在孩子小的時候,10-15分鐘已經相當有挑戰性了,而在孩子夠大以後,也不適合讓整體時間超過30分鐘,使崇拜不至於成為太大的負擔。因此流程上可以精簡,「詩歌」、「禱告」、「經文分享」、「彼此祝福」已經是相當完整的敬拜了,當天若是真有壓力甚至可以再做減量。 

 此外,也可以選擇一些輔助的工具,例如坊間的為家庭的禱告文、每日一篇的靈修書籍、與信仰價值觀吻合的短文及故事,都是增進活潑性的做法。倘若有開放家庭的習慣,也可以在邀請宣教師或訪客來家中住的機會安排分享,這都是使得信仰的力量在家庭中繼續動工的創意作法。 

 註:本文受《從上頭來的呼召:靈命塑造與聖潔生活》一書所啟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