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4日 星期日

屬靈操練#12:面對面的靈性支持

 屬靈操練#12:面對面的靈性支持   蔡秉錡

(參pixabay網站非商用分享圖)

在小組當中,我們都做些甚麼呢?我們有沒有以「靈命塑造」作為小組運作最為重要的核心內容呢?衛斯理曾經說過:「主給我們彼此,是讓我們能夠堅固彼此。」對衛斯理而言,幫助一個信徒走向成聖之路,是他所建立的特別群體:「班會」,最重要的任務之一。「班會」就好比是現在的小組,只是前者的目標更聚焦在靈性成長。班會各小組成員每周見面,見面時要彼此互相分享近況,但這可不只是「社交寒暄」,因為在這當中,小組成員(以及小組長)要透過對方「外在的行為、內在的狀況」,去思考「神正在試驗他們甚麼」,並且確認對方「在此試驗中,正走向成功還是失敗」。換句話說,在班會中,每個人彼此關懷,但也彼此在靈性上督責,非常深刻真誠的協助彼此在靈性上有所突破。

在此氛圍之下,弟兄姊妹很容易的就會分享彼此的靈修心得、信仰的掙扎、戰勝試探的見證、並且為組員的軟弱禱告。這是一個非常深刻分享的群體,因此並不歡迎玩票性質的人或是新來者參與,新來者每個月只能先參與一次,等到確定委身後才能每周參與,而每一季缺席超過三次就會被除名。我們可能會認為這樣的小組太嚴肅了、不符合時代潮流,但事實上,在今日也有不少牧者成功的恢復衛斯理這樣的設計。

通常成立這樣的小組會先約法三章,讓大家知道在這個小組當中每個人都是為了在信仰上更認真才來的、是「玩真的」、是要被神模塑為合神使用的器皿而來。組員被要求要穩定忠實的參加每一次小組,並且不對外談論在小組當中發生的事,也被要求不可以隨便邀請訪客;此外,組員每天都必須要為其他組員禱告、並積極參與教會的主日崇拜及服事,也要穩定讀經。這樣的團體通常會有一位帶領者,由這位帶領者來安排每周討論的議題,這些分享都是為了帶來靈性的進深:「甚麼年紀開始,神這個字開始對你發生意義」、「分享你最近的一次發怒的經驗」……。然後依照每個人的回應,帶領者或是其他的成員可以提供屬靈上的建議或是回應。而為了讓這個群體跟社會不至於脫節,小組也必須要在恰當的時間安排關懷行動,諸如監獄探訪、拜訪孤兒院等。而這個小組聚會每次聚集,都會規律的做金額不大的奉獻,用於某個扶貧的事工上。

就如同上次所提到的,在衛斯理的設計中,「班會」是訓練弟兄姊妹「實踐」,操練弟兄姊妹「行出所信」。不管200多年後的我們對這套制度有甚麼想法,但衛斯理的確因此協助許多信徒,脫離「能知不能行」的窘境。在彼此督責、彼此陪伴、彼此砥礪的氛圍下,「班會」蓬勃發展,有效帶來信徒靈命成長。如果你基督徒的身分是「玩真的」,或許你會為有這樣的小組而感到振奮。    

註:本文受《從上頭來的呼召:靈命塑造與聖潔生活》一書所啟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